有一种职业,号称强迫症患者的“福音”,也被称为生活空间的“美容师”,它就是国家人社部今年发布的新兴职业——整理收纳师。都市时报记者调查发现,整理收纳师这个职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,在昆明的发展要略晚于国内其它城市,但发展前景广阔。年轻女性从业者较多,但从业时间都相对较短,职业门槛不高,但工作内容多,难度大。即便如此,还是有很多爱好整理收纳的人,不断加入整理收纳师的行列。
职业背景
由国外传入
因需求旺盛在国内不断发展
据资料显示,整理师行业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,几位热爱整理的女士开始一起推销付费整理服务。这些女性将自己称为职业的整理师。1985年,她们创立了美国全国职业整理师协会(NAPO)。目前为止NAPO大约有4000位职业的规划整理师和生产力顾问。20世纪90年代,在日本真正兴起,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93年野口悠纪雄出版《超整理法》。2000年,山下英子提出了“断舍离”整理收纳概念,在大众家庭得到广泛推广。2010年,行业代表人物近藤麻理惠出版著作《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》,在全世界售出了200万册。
之后近藤麻理惠的方法和理念跨出国界,传播到中国。2017-2020年期间,国内整理师市场高速发展。据《2020整理收纳白皮书》显示,截至2020年底,全国职业整理收纳师从业者近8000人,2021年1-4月全国新增整理收纳师超过2000人。预计到2021年底,全国整理师从业者将达到1.6万人,随着市场规模稳步扩增,从业人员的缺口近20万人次。
需求决定供给,整理收纳师这一职业的兴起与发展,源于人们对这一服务的旺盛需求。“消费主义浪潮盛行,物质的极大富足,导致很多人家中物品繁杂,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整理收纳,而有的人会做收纳,却因为没有时间或是懒得去收纳,导致房间物品随意堆放,生活环境和质量急剧下降。所以他们愿意花钱购买时间,请我们帮忙归置自己的房间和物品。”云南整理师联盟发起人、方寸间整理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陈恺雯介绍。
职业误解
市民对其认识不深
将整理收纳师简单等同于家政
为了了解市民对整理收纳师这一职业的认知度,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。30位市民中,有21位听说过整理收纳师这一职业,其中有9位从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过整理收纳师工作的视频。另外12位市民听说过整理收纳师,觉得整理收纳师就是整理屋子。而没有听说过的9位市民认为,整理收纳师应该就是家政保洁,只不过把名字换一下。
将整理收纳简单等同于家政,这其实是一种误解。官方对于整理收纳师的定义是:通过与客户的深度交流,为客户提供家居整理、收纳方案和服务的专业人士。他们的职能并不是清洁打扫,而是帮助客户梳理人、物、空间的关系,甚至帮助顾客树立整洁生活的价值观念。不仅是为顾客上门整理衣橱、冰箱等,一些整理收纳师还会根据客户的风格,陪同客户购买适合他们的衣物,提供服装搭配、形象管理等指导服务。部分整理收纳师拥有一定的经验和资质后,就开始培训学员。
从收费上可以看出整理收纳师与家政的不同之处。记者在美团平台上以“整理收纳”为关键词进行搜索,共得到1355个搜索结果,但通过筛选后,剩下28个店铺。其中,有6家店铺专门从事整理收纳,每人每小时整理收纳的费用从120至170元不等,而整理收纳的培训课程又从3000至13000元不等。另外22家虽然也有整理收纳的服务,但主营业务还是保洁,保洁每人每小时的收费从20至60元不等,专门的整理收纳费用是普通家政的2至6倍。“我们的收费相较于普通的保洁来说还是有点高的,一分钱一分货,顾客为什么会接受那么高的价格来买我们的服务,主要还是我们的整理收纳服务值得那个价钱,我们跟普通的家政是不一样的。”陈恺雯说。
整理收纳师能为顾客提供更优质和多样的整理收纳服务,意味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更多。在昆明拾空间整理事务所“职业整理师训练营”的课程表中,学员需要认识整理收纳行业、了解整理收纳服务流程,还要学习衣橱整理、物品收纳、空间诊断规划、空间改造、全屋整理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实操训练。学习内容多样繁杂,具有一定的专业性,并且从学习理论到指导实践还需要一定的过程,所以整理收纳师这个职业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。
职业群体
多数为年轻女性
因为兴趣爱好加入整理行业
2019年,陈恺雯联合罗婷等合作伙伴,在昆明成立了云南整理师联盟。“一开始,我们准备去民政部门,申请成立云南整理师协会,但当时因为这个职业还没有官方认证的名字,就没有申请成功。后来我们组建了云南整理师联盟,虽然没有官方认证,但还是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陆陆续续加入。”陈恺雯还介绍,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,整理收纳行业发展得很好。但在昆明,这一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。“云南整理师联盟成立时,只有十几个人,两年时间扩展到200多人,虽然整理收纳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,但很有发展前景。”
为您和家人提供更专业的就医服务